- 蒋涛;朱军;谢亚坤;党超;张锦彬;
针对已有YOLOv8算法在城市泛在图像中对形状不规则、背景复杂的建筑物存在实例分割精度不足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YOLOv8的融合多尺度和多层次注意力的精准分割算法。首先将蛇形动态卷积(DSConv)融入骨干中的残差块(C2f),以更好适应建筑物多尺度不规则结构;接着在颈部网络中采用Concat_BiFPN模块,该模块通过权重分配有效地处理多源数据的多尺度信息;最后采用融合3种注意力的动态检测头(Dyhead),专注于目标区域的同时减少复杂背景的影响。基于实例分割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有效提升了遥感图像、航拍图像和近地图像中建筑物的分割精度,平均mAP@0.5达到了82.8%,比基线模型提高了6.2%,其中遥感图像的mAP@0.5提升了8.1%,为提高对图像的理解能力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2025年08期 v.50;No.326 4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3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刘茂华;赵仁龙;陈杰;丰勇;赵占杰;
针对传统迭代最近点算法ICP进行点云匹配时对特征点初始位置高敏感性、抗噪能力弱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网格采样的点云配准算法。通过关键点均匀采样,建立关键点的网格拓扑关系,并以标准化的高程作为特征生成高程特征图。利用尺度不变特征变换算法SIFT进行特征提取和特征匹配获取同名特征点,并解算变换矩阵,完成点云的粗配准。在此基础上进行精配准完成点云的融合配准。所提出方法通过包含不同密度、不同尺度、不同传感器来源的3组数据集进行验证。结果显示,3组数据集都取得较好的配准效果,其中两组小尺度数据集的均方根误差为0.000 80 m和0.000 25 m,一种实际地物数据集的均方根误差为0.331 67 m,配准耗时分别为3.86、3.79、802.26 s。本方法通过高程特征图间接完成点云配准,解决了法线特征计算不准确、强度特征局限于LiDAR点云等问题,为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提供了研究基础。
2025年08期 v.50;No.326 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8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王文飞;李小涛;吴啸龙;
针对现有InSAR技术在煤矿采空区高变形速率和低相干区域沉陷边界识别精度不足的问题,该文以陕西省榆神矿区金鸡滩煤矿104和115两个典型工作面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DS-InSAR与SBAS-InSAR多源数据融合的沉陷边界提取方法。通过小波分解对时序形变数据进行去噪,并基于一致性原则融合多源InSAR形变观测结果,生成高精度形变分布图。采用局部与全局方差分析方法,从形变梯度和邻域特性中提取边界信息,显著提升了边界提取的准确性、连续性。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沉陷边界提取的准确性、连续性和细节处理能力上显著优于阈值-等值线算法和相干性算法,为复杂矿区沉陷监测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的新技术手段。
2025年08期 v.50;No.326 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5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崔茜;曹玉刚;张建勇;李昊然;杜姿影;
针对超大城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频繁及耕地“非农化”突出的问题,该文以成都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长时序遥感产品的分类样本自动生成方法,协同Sentinel-1/2与多源数据进行土地利用/覆盖随机森林分类,进而识别成都市非农化耕地图斑,分析耕地“非农化”空间格局及与城市环线道路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分类结果的总体精度可达86.71%、Kappa系数为0.81,在局部细节优于样本来源GLC_FCS30产品;识别出成都市非农化耕地图斑面积1 097.94 km~2,其中61.81%转为建设用地,主要分布于绕城高速至都市圈环线高速之间;区县尺度下,耕地“非农化”面积由中心城区向郊区逐渐增大,耕地“非农化”变化速率由中心城区向郊区逐渐降低。研究结果为超大城市“非农化”高效识别与监测治理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v.50;No.326 69-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7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范强;刘凯泽;张兵;
针对资源型城市热环境成因机制的复杂性以及高温挑战日益加剧问题,该文选择4个典型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区,选取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作为影响因子,构建了基于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的XGBoost回归模型,并结合SHAP解释机制量化各驱动因子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所选因子对热环境的作用效果和贡献程度因城市的阶段性发展特征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城市化过程中地表覆被类型的空间差异具有密切关联;SHAP可解释性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各变量对热环境的具体影响,展现了模型在解释变量作用机制上的可靠性和透明性;SSA能够有效的对模型进行优化,构建的SSA-XGBoost模型的R~2均在0.9以上,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回归能力。该模型更精确地分析了资源型城市热环境非线性因素影响,为典型资源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v.50;No.326 8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8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刘耀廷;刘正军;曹昌昊;陈一铭;
针对现有树种分类方法对复杂单木点云特征信息提取不足,并对地基激光雷达(TLS)和机载激光雷达(ALS)的单木数据混合分类精度受限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创新的点云树种分类方法 MFFTCN。该方法首先通过局部几何先验增加单木点云的特征维度,其次使用基于PointNet++的set abstraction (SA)进行特征提取,并提出了基于Transformer的特征交互模块进行多尺度特征聚合。该文选取由TLS和ALS混合构成的自建数据集(2类树种)和公开的Weiser数据集(5类树种)进行精度评价,并与PointMLP和RepSurf等先进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文方法在自建数据集和Weiser数据集的总体精度分别达到了97.33%和90.36%,同样达到了较高的F1和Kappa,显著优于对比方法,验证了该文方法的有效和可靠性。
2025年08期 v.50;No.326 92-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4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徐佳;聂晓燕;葛莹;赵秉琨;
针对国产卫星监测湖泊季节性变化的能力,该文以GF-1/6 WFV影像为数据源,构建了一种顾及边界优化的多光谱影像水体精细提取方法。首先对影像进行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和正射校正等预处理,然后利用NDWI水体指数提取初始水体,接着利用改进的主动活动轮廓模型(IMGAC)对水体边界进行优化,最后利用连通域算法进行后处理。以纳赛尔湖为研究对象,提取了2020—2023年的月度面积信息,并分析了其季节性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提升岸线复杂湖泊的提取精度,既能改善湖泊边界提取效果,又能减少误提现象,可以实现对湖泊水域面积的准确提取。
2025年08期 v.50;No.326 101-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3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徐佳;聂晓燕;葛莹;赵秉琨;
针对国产卫星监测湖泊季节性变化的能力,该文以GF-1/6 WFV影像为数据源,构建了一种顾及边界优化的多光谱影像水体精细提取方法。首先对影像进行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和正射校正等预处理,然后利用NDWI水体指数提取初始水体,接着利用改进的主动活动轮廓模型(IMGAC)对水体边界进行优化,最后利用连通域算法进行后处理。以纳赛尔湖为研究对象,提取了2020—2023年的月度面积信息,并分析了其季节性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提升岸线复杂湖泊的提取精度,既能改善湖泊边界提取效果,又能减少误提现象,可以实现对湖泊水域面积的准确提取。
2025年08期 v.50;No.326 101-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3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薛小战;韦秀宗;聂品;陆懿新;段延松;
针对现有的基于无人机获取三维点云进行电力设施提取方法存在依赖人工操作、降噪效果不理想和难以区分目标与干扰地物等问题,该文基于空间与形态特征,提出了包含自适应降噪和形态学特征提取算法的电力设施提取法。在利用实测数据开展的电力设施提取研究中,该方法无需依赖轨迹信息或强度数据,即可有效提取电力线和电力杆,结果的F1分数达到0.93以上,具有较高的鲁棒性和灵活性。该方法为基于无人机的电力设施巡检提供了参考,可用于促进电力行业与低空经济的融合发展。
2025年08期 v.50;No.326 11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3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尹超;李宝;蔡士雪;笪子凯;
针对多时相遥感数据在区域尺度耕地提取研究中存在特征关系挖掘不充分,模型泛化性低、分类精度及效率不高等问题,该文利用Sentinel-2多期影像,从光谱特征、遥感指数特征、纹理特征、混合特征以及时序特征的叠加方式等方面构建了13个特征组合方案,并建立了基于特征优选的LightGBM耕地提取模型以确定最优特征组合,最后对构建的最优方案进行泛化验证。结果显示,基于统计域的时序特征组合方式优于多期数据特征直接堆叠,基于纹理特征的提取精度优于基于指数特征;基于光谱+遥感指数(NDVI+NDTI+LSWI)+纹理(对比度)的统计域时序特征组合的LightGBM耕地提取效果更好,准确率(Accuracy)、F1值和AUC值分别为0.917、0.920和0.909,实用性更高,且具备较好的泛化能力。该研究为农作物耕作区域提取在特征优选与方法上提供了参考。
2025年08期 v.50;No.326 124-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2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韦晶晶;李佳田;阿晓荟;刘佳音;胡浩;
针对DeepLabv3+模型对全局上下文感知不足及易忽略局部细节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CoT-DeepLabV3+模型,用于遥感影像地物分类任务。本模型通过引入逐步上下文模块(CoT),增强了对输入遥感影像的全局语义信息的捕获能力。此外,为了解决遥感影像场景分类任务中常见的样本类别不平衡问题,模型采用了Dice Loss与Focal Loss的混合损失函数,以优化网络参数,并在Vaihingen数据集和GID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CoT-DeepLabV3+模型整体分类精度(OA)、交并比(IoU)和F1在两个数据集上平均分别为88.26%、84.21%、0.87、0.96,与PSPNet、U-Net和Deeplabv3+(Xception)3个模型的对比,平均交并比提高了0.87%~2.00%。
2025年08期 v.50;No.326 147-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9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韦晶晶;李佳田;阿晓荟;刘佳音;胡浩;
针对DeepLabv3+模型对全局上下文感知不足及易忽略局部细节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CoT-DeepLabV3+模型,用于遥感影像地物分类任务。本模型通过引入逐步上下文模块(CoT),增强了对输入遥感影像的全局语义信息的捕获能力。此外,为了解决遥感影像场景分类任务中常见的样本类别不平衡问题,模型采用了Dice Loss与Focal Loss的混合损失函数,以优化网络参数,并在Vaihingen数据集和GID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CoT-DeepLabV3+模型整体分类精度(OA)、交并比(IoU)和F1在两个数据集上平均分别为88.26%、84.21%、0.87、0.96,与PSPNet、U-Net和Deeplabv3+(Xception)3个模型的对比,平均交并比提高了0.87%~2.00%。
2025年08期 v.50;No.326 147-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9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